一个结论浮出水面:似乎只要徐建寅出现一点松动,陈海宁便立即如同一个没有家长看管、在家里撒起欢的小孩一样,马上将最新研究成果投寄给《工业科学》。实话说,他这样的做法非常不明智,很容易让人误解,但这对于一个心里只有扑翼飞行器的人来说,或许根本没顾忌过这些。
我不能得意忘形,所以在推理的过程中,又把年代翻回到事件的起始时间1879年,想重新调查一下。
这一年,山东机器局竣工,徐建寅被派往欧洲考察。考察时间长达四年,同时徐建寅订购回来了“定远号”和“镇远号”两艘当时可说是战斗力最为强悍的战舰,还写下了《欧游杂录》。
我把《欧游杂录》仔细翻阅了数遍,发现只有其中抄录的李鸿章的信里提到要补上两名留学生过去学习枪炮船舰制造,同时要找些年轻人到德、法工厂中实习。其余记录完全都是徐建寅在欧洲考察德、法军工企业的实录,十分明显地表现出了徐建寅到欧洲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亲自造访考察,迅速增强大清国的军事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