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欧阳予倩与国剧运动都有使传统戏曲向现代转型的企图,但是,中国传统的戏曲与新生的话剧作为两种不同的文体,在现代的存在与发展基本上是井水不犯河水,而且各成系统、各自独立地满足两个文化圈的审美需求。话剧圈子仅限于追求新潮的知识界,从上层到在广大的民众,京戏以及各种地方戏曲仍然具有深厚的艺术土壤。胡适等人提倡戏剧改良的目的是希望以西方的话剧形式取代中国传统的戏曲形式,然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京戏在20世纪上半叶将表演艺术与唱腔打造得出神入化、炉火纯青,产生了众多名角与门派,繁盛的京戏大大有将话剧在市场上挤走的趋向,甚至对国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欧阳予倩、洪深、田汉、丁西林等人的剧作
京戏虽然在现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与昆曲剧本很多都是由第一流的文人为之创作不同,京戏基本上都是对昆曲剧本以及民间乐道的传统故事的改编,因而文学史就不加以讨论。而新生的话剧正好相反,很多话剧仅仅是新派文人写作的从未上演的文学剧本。其中成就较大的有欧阳予倩、洪深、田汉、丁西林、熊佛西等人;而汪仲贤的《好儿子》、陈大悲的《爱国贼》等剧作,也都对现代话剧创作做出了贡献。熊佛西(1900—1965,江西丰城人)是继洪深之后在哈佛大学学习戏剧的剧作家,除了《这是谁的错?》《一片爱国心》《醉了》等剧作,在戏剧理论方面也很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