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要把这种自信心贯彻到论辩过程中的每分每秒中去,要从对方的每个环节中去寻找错误。整人的状态就像一只猎物眼前的鹰,不仅对对方的逻辑、理论、事实、价值而言,即便是对对手的错别字和失态的举动也应加以充分运用。
(3)超对抗心理
超对抗发源于对抗,是更高层次的对抗。超对抗心理与对抗心理相比,字面上仅是多个“超”字而已,事实上,这是两个差别很大的心理状态。王沪宁教授对超对抗心理曾有过一种形象的描述:“当人面对对手时,你要觉得自己对这个题目全知全解,而对方是无知的,你不是在和他辩论,而是在教他。如果他反驳,那是说明他没听懂,你可以再教他一遍。记住,你始终是老师,他是学生。”
这也即孙子兵法中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境界。
对话心理,对抗心理,超对抗心理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是辩论心理发展的几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