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王恢就不该死。
他的死固然令人惋惜,但在当时的情势下,这样的悲剧结局几乎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首先,“马邑之谋”的失败所导致的政治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因为这是自“白登之围”以来,汉朝首次主动发起对匈奴的军事行动,不论结果如何,都是在对匈奴宣战。而匈奴人的反应是可以想见的。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自是之后,匈奴绝和亲,攻当路塞,往往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
自“马邑之谋”后,匈奴便断绝了和亲,然后频频进攻汉朝的边塞和交通要道,且深入汉朝国境,其次数多到不可胜计。就是说,“马邑之谋”导致汉朝的边患更严重了,边境百姓的痛苦指数也随之飙升。相应地,大汉朝廷就要承受越来越大的政治和军事压力。
既然后果这么严重,那么这口黑锅应该由谁来背呢?
当然不能是天子刘彻,只能是“始作俑者”王恢。
其次,“马邑之谋”后,汉、匈之间的军事冲突注定会逐步升级,最终发展到全面战争;而王恢在此次行动中表现出的怯战避敌,无疑给此后的参战将士带来了很坏的影响。如果人人都以“替陛下保全将士”为由消极避战,那汉朝还有什么取胜的希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