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归结为六家: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家。班固《汉书·艺文志》把它分为十家: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十家之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墨、道、法、名家和阴阳家,因此两种分法区别并不大。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成三个连续发展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春秋战国之际的《论语》和《墨子》。《论语》属于简短的语录体散文,以记言为主,多半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墨子》在对话中杂有议论的文字,已粗具说理文的规模,但也还保留很多语录体的对话形式。第二个阶段是战国中叶的《孟子》和《庄子》。《孟子》是对话式的论辩文,文体还基本保留着语录体的方式,不过它的论辩铺张扬厉,很具雄辩的说理性,跟《论语》已经有了很大区别。《庄子》突破了对话体,开始了向专题论文的过渡,文章恣肆浪漫,很有韵味。而且《孟子》和《庄子》词汇丰富,注意文章的形象性和感染力量,已有较强的文学性。第三个阶段是战国末叶的《荀子》和《韩非子》。《荀子》和《韩非子》论断透辟,辞采缤纷,注意文章的构思和修辞,逻辑性强,体现了先秦论文的最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