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就业质量整体不高
就业质量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释义。宏观层面包括就业环境、社会保障、对话机制、劳动关系等,中观层面主要包括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就业服务等,微观层面则包括劳动收入、工作时间、人职匹配、就业满意度等。无论是基于宏观数据的实践分析,还是来自微观测算的经验证据,众多研究一致表明我国当前就业质量整体不高。[18]来自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的新近研究也再次证实了上述结论,如基于麦可思公司大规模抽样调查数据和德尔菲法就业指数构建法测算的就业质量研究结果显示,2010—201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处在66%~68%,就业质量总体水平偏低。[19]经济发展新阶段影响我国高质量就业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每年新进入劳动力规模较大,但由于科技进步、机器替代人工等会使短期内就业形势严峻;二是高质量就业岗位(通常判断标准为工资高、福利好、工作环境宜人、晋升空间大,能兼顾家庭与生活等,即通俗意义上的“好工作”)供给有限;三是就业歧视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阻碍了劳动力和人才的流动;四是就业极化现象在重点就业群体中的体现更为明显;五是高质量就业尚未完全带来全体人民收入的同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