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振昌:《一脉天风 百年旺泉——中国新文学中的“鲁迅风”杂文》,载《文艺研究》,2006(6)。
4.对中国国民的文化性格、心理、历史命运、价值取向,以及对民情、民俗、民性、民魂的全方位探讨,是鲁迅杂文创作的中心指向。《野草》杂文作家群的创作,也是直接以鲁迅杂文的这种中心指向来学习效仿的。《野草》的重要撰稿人之一的聂绀弩,就被认为是这一时期最具鲁迅杂文精神的作家。他的杂文创作,或对现实丑恶现象进行揭露,或对独裁专制统治展开批判;或对国民性问题发起讨论,或对委身事敌者猛烈鞭挞;或对文艺现象深入剖析,或对妇女问题表示关注,几乎是对抗战时期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全方位地表达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其中,与鲁迅精神相一致的是秉持鲁迅“改造国民性”的主题,在抨击黑暗现实和腐朽事物,批判旧的伦理道德中,展开对国民性的深入思考,力求改变长期以来受旧的传统影响的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如在《我若为王》一文中,聂绀弩就设想“我”若为“王”之后的种种意欲,描绘了依据历史和现实境况所想象出来的各种可能的现象。在文中,聂绀弩批判了国民性中的两种劣根性——专制性与奴性,锋芒所指的是从历史到现实的那种一脉相承的专制制度和封建奴性。《蛇与塔》一文中,聂绀弩沿着鲁迅反思国民性的思路,对中国的“大团圆”的喜剧心理及其愚民政策进行了深入剖析。《乡下人的风趣》一文,则透视了国民对官的无限想象和畏官心理,在看似风趣的背后,可见国民性之一斑。《论拍马》一文则在讽刺“拍马”之风当中,联系历史和现实,深刻指出“拍马”“除了聪明才智会窥探‘上头’的意向,还非要有具体表现不可,而那表现有时简直非常血腥,和你的骨肉相连,肢体相连,人性人格相连”的特点,从批判国民性的角度,探讨了“拍马”的历史与文化心理的根源。在“学鲁迅”当中,聂绀弩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汪洋恣意、酣畅淋漓,常常是笔挟风雷,具有一种波浪滔滔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