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元宵节街头文艺展演活动
“鈲子”小、轻便、灵巧,舞蹈动作可塑性强,是一对得心应手的舞蹈道具。但在过去的演奏中,由于种种的条件制约没有利用这一特点。新编的文水鈲子则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这一优势,在锣鼓艺术舞蹈化方面有了突破性的创造。精心设计了“弓步错击”“跨虎擦击”“跳叉拍击”“童子拜佛”等舞蹈动作,其舞姿刚劲有力、灵活矫健,造型舒展大方,具有浓厚的乡土色彩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为了进一步体现鈲子的特长,在演奏上从原来的“擦击”“错击”“挽抹”“抛击”几种技法的基础上,又设计了“磨击”“敲击”“刮击”“半击”“对击”等几种特殊的演奏方法,使展现风、雨、雷、电的艺术效果更加丰富,更加逼真。
在道具的改革方面,创作者也是煞费苦心,新文水鈲子在每个队员的手腕、脚腕上增加了腕铃。表演时,随着演员的奔腾跳跃,几千只腕铃同时响起,在雄壮激越的锣鼓声中,隐隐有一片雨打青纱帐的“沙沙”之声,营造出了大雨滂沱、万物复苏的美妙意境。
为了体现民族特色,增强艺术感染力,新文水鈲子设计了一套别具风格的表演服装。赤背袒胸、树叶围腰、头戴柳圈、脚穿草鞋,一副远古时代的装束。这一设计不仅新颖独特,而且深化了鼓乐主题,体现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与命运抗争的壮观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