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1281—1358年),字彦修,学者称他为丹溪翁,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其初受学于许谦,后来弃儒学医,师从罗知悌,尽得刘完素、张从正、李杲三家真传。对医学理论颇有研究,对《素问》《本草》《伤寒》诸书,他都有独到见解。其医学理论自成一派,写有《相火》《阳有余,阴不足》二论。认为人身之火有君火、相火两种,相火妄动便使得阴精外泄,导致人体阳有余而阴不足,于是便百病滋生。补救之法是滋阴降火,因而被人称为“养阴派”。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伤寒辨疑》《本草衍义补遗》等。
除李杲、朱震亨外,还有窦默、危亦林、滑寿、贯云石、丁鹤年等人。窦默是元初的理学家、政治家,广平肥乡(今属河北)人,忽必烈即帝位,任翰林侍讲学士。年轻时曾从蔡州(河南汝南)名医李浩学,后来长于针灸,颇有名于时,著有《疮疡经验全书》、《针经指南》。作为政治家,他名声远被,精通针灸术反而隐晦不彰了。危亦林(1277—1347年)南丰(今属江西)人,曾任南丰医学教授。他生于医生世家,积五世之药方,写成《世医得效方》19卷,其中关于麻醉药物的使用、关于使用悬吊法使骨折复位,在世界上都是比较早的。危亦林是元代中后期颇负盛名的外科医生。滑寿是针灸科专家。他祖籍襄城(今属河南),生于余姚(今属浙江),字伯仁,号撄宁生。先从京口(江苏镇江)一个叫王居中的医生学习《素问》《难经》,将学习心得写入《续素问钞》中。后来又跟随东平(今属山东)另一医生高洞阳学习针法,著有《十四经发挥》,对于奇经八脉和十四经穴循行部位、所主病症作了专题论述。《十四经发挥》曾东传日本,对日本医学界影响甚大,日本的针灸学取穴位,多以滑氏为标准。贯云石(1286—1324年)一名小云石海涯,畏兀儿人,号酸斋,一号芦花道人,累官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兼修国史,工诗文,尤以散曲闻名。丁鹤年(1335—1424年),回回人,精于诗律,两人都在民间行过医。回回医术也很高明,陶宗仪的《辍耕录》记载,有一小儿“患头痛,不可忍,有回回医官,用刀划开额上,取一小蟹,坚硬如石,尚能活动,顷焉方死,疼亦遄止”。能够开额取虫,一般医生是办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