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执迷不悟的朱高煦
然而,朱棣一定没有想到一语成谶,十年后的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八月,汉王朱高煦真的在乐安起兵造反了。朱高煦的这次造反可以说是“有样学样”,为什么会这么说呢,看看他这次找的起兵借口是什么便知道了。史书记载,朱高煦直接派遣使者在朝堂之上声称“仁宗皇帝不当违洪武、永乐旧制,与文臣诰敕封赠”,这段话是斥责刚刚过世的仁宗皇帝违反祖制;之后又“谓上(明宣宗朱瞻基)不当修理南巡席殿等事,为朝廷过,遂斥二三大臣为奸臣,而指夏原吉为首,并索诛之”,这段话呢就是指出现任皇帝朱瞻基身边有奸臣作祟,祸乱朝纲。“违反祖制”“重用奸臣”这几个理由是不是看着特别眼熟,没错朱高煦他爹朱棣当年就是以此为借口,打着“清君侧”的旗帜推翻建文帝朱允炆的,而在靖难之役中朱高煦可是跟随朱棣冲锋陷阵的重要人物,对这段典故那是信手拈来,当年只能演配角,现在终于能演主角了。
或许朱高煦认为只要汉王(朱高煦的爵位)的大旗一树,从乐安到北京定会畅通无阻,很快自己就能在北京的“奉天殿”(早前几年奉天殿已经被雷劈烧掉了,一直到明英宗时期才重建)登基了。然而朱高煦错误地估计了当时的形势,他不是当年的燕王朱棣,朱瞻基也不是当年的朱允炆,此时天下的格局也不是当年了,这决定了他发动的这场叛乱只能惨淡收场。果不其然,朱高煦的这场叛乱只持续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正如朱棣当年所说的那样,乐安这个地方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朝廷能很快派兵扑灭,而朱瞻基并没有像当年的朱允炆那样派个草包将军前去平叛,而是御驾亲征,以此鼓舞前方的士气,朱高煦的叛乱都没能出乐安城就被扼杀在萌芽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