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读书人质问中峰和尚:“佛教思想宣扬的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点是无法改变的。那为什么现在有人经常行善做善事,但是他的子孙却不能兴旺;有人作恶多端,但是却是家庭兴旺、富贵、发达呢?”
在他们眼里,既然佛教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那么多行善事那个人当然应该兴旺发达,而常常做恶事那个人就应该贫穷困苦、受到惩罚。可是现在却是相反的,因此他们有理由去质疑佛教的思想。但是,他们这种想法只是从现实的社会角度出发的,或者说是所谓的善行和恶行只是他们眼中的,并不是普通大众眼中的。
他们的这种想法不能说是错误的,只能说是他们并没有真正地理解佛教的善恶报应和因果报应的道理。佛教所说的善恶报应是和佛教的三世因果说相呼应的。佛教认为:“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现在所受到的结果,是前世种下的原因,而现在所做的善事或者是恶行,报应要在未来的后世中体现。因此这几个读书人只是根据自己对于佛教说的因果关系的片面的理解就来责难,显然是要受到挫折的。
虽然明知这几个读书人对佛教思想的理解是片面的,但是中峰和尚也并没有直接去反驳他们,而是说:“凡人的思想没有经过洗涤,被世俗的见解所迷惑,不能得到正确的见解,所以把真善当作恶行、把恶行当作真善的人一直都有。不责怪自己把真假颠倒,反而抱怨上天报应吗?”事实上大多数人都会因为自己周围的人“行善不得福,作恶不遭殃”而否定佛教善恶报应、因果关系的存在,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对于客观存在的事物片面地去认知,当然会导致一个人产生观念上的错误。这就是“凡情未涤,正眼未开”所产生的结果。因此,想要真正地懂得善恶报应和因果报应,就一定要先洗涤思想,擦亮眼睛,懂得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怎样做才是真善,怎样做又是假善。